无云

公众号叫 长夜书坊

[荐]三本书:故国村寨的青草芳腥

《白鹿原》/ 陈忠实

 

前半部分很是喜欢,这盘菜炒得真香啊,叮叮当当的。

南北方就是不同,中原的礼节里三层外三层,规矩,啧,讲究。一边是强烈的黄土高原的风情,馋人胜过新鲜面香,一边是这个愚昧落后封建闭塞的蠹弊种种。那些“魔幻”的素材,招魂驱鬼神兽显灵,史诗小说不能没有这些传说,就像菜里的“十三香”。

 

“旧”生活,山静似太古,日长如小年。秩序井然,几无甚变,人们从不同的长幼的乡邻、亲故们身上,就能看到自己过去和未来的模样。

哪怕是时代的轮子滚到崖口了,还是有人情的滋味儿。

这人情味动人,但也仅仅是动人。那一辈的作家,哪个看不见吾国吾民 人性 - 农民 的软弱、唯利是图和风吹两边倒?乌合乌合,从种罂粟到胡闹似的造反,看的人也够了。剩下倒是凉薄无常,无常无常,单改变是恒常。

从前想过,名垂史书的那些父母清官离乡,难道村民真的夹道俯首、泣涕涟涟地送行?这幅图景总叫我哪里说不上来的不自在。太脸谱化,整幅画面就是一张那个两千多年的士子共同描画的脸谱。

人性还是复杂的。

 

很正常,笔力在前半段铺陈得更细致,开篇几章,甚至能想见作者正伏案润色、遥遥眺望着远景的模样啊。到了后面国共开战,不可避免地以历史洪流为主线的时候,粗粝似就多了些。直到末,裹挟着人物向他们既定的命运去了。时间的笔墨很是均匀。

故事想写得宏大而动人,十有八九要卷入大时代,要么也得架空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。这样在罅隙里滋生出的情谊和罕见的、轻快的舒缓也更动人,浅显的例子:苦咖啡配方糖,比干吃糖甜太多了。

所以爱看民国戏。

 

看老绣像画儿,古人有闲,作者写得慢,写得好,读者看得慢,记得牢,很短的章节就是一个亮相,再带到说书人的口中不知道加多少幅节。一幅幅就是画儿了。

陈忠实当是喜欢这样画面儿的定格罢。

又擅长从大景观一下子缩回一个小细节,消停下来,耐性编入另一条线索。

 

拿罗贯中写诸葛亮、又夹带着唐人传奇的笔法写朱先生。忠义智勇,是完人,可太完美无缺,有时也失了可爱。

白嘉轩整个一海瑞(可参看《万历十五年》/黄仁宇),他占尽了这个“贤”字,好的、冥顽的,都是“旧”的象征。

鹿子霖的形象最丰满,这类村头市井的“中国人劣根性的集大成者”。不过看了翻拍的电视剧版,何冰的模样和精气神儿倒让我恨不起来了。

这类人,写得最好的当还是老舍罢!

 

群像写好当如红楼,笔墨分不到他们的时候,他们似乎还在那儿做着该做的事,有条不紊的。这一点陈忠实比较行当了。

情节插叙不少,这样的章节布置,使我想起儿时和姥爷下跳棋,他有绝招:会倒退着搭桥走一两步,再连起来借势一口气跳到我营。白家鹿家、原里原外,情节的过渡也如棋手过招,一步错开一步。

能眼睁睁地看见书中人成长和老去的模样。

 

白灵死于共产党内讧,黑娃在解放后被处死,这些是陈忠实要求被删改的最大部位。

当时,陈忠实、贾平凹这批人兴起的文学潮流,称为“西军东征”,九十年代一下子杀入北京。为了《白鹿原》掀起的巨大讨论,推迟了一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发,评委组说,你得改。但是在他改之前,还是定下来就颁发给改后的《白鹿原》了。当时也批贾平凹,但那是“淫秽色情低俗”,问题倒还小,陈先生的政治倾向是“大问题”。

是有这样一桩公案的。

我也不欲多言,道理大家都明白。要求被改的这些地方,恰恰是一脉相承的作品的主旨,它之所以伟大的地方啊。

说到这“淫秽色情低俗”。

那辈人憋了太久,积攒了太长时间,书中的性描写确实叫人印象挺深刻的。我决定推迟一段时间再拜读那著名的《废都》。《白鹿原》全书,除了少有的一两对非反面(不一定是“正面”)角色达到“生命的大和谐”是在象征、赞美和歌颂,其他的是使尽了解数地描画。后来我也就叹口气直接跳过,最暧昧最悸动的,莫过于带有某种正当目的的肉体接触、情欲萌发,男人开荤尝鲜,总是又想兽性大发,又想温存似水。在我印象里,陈忠实真的没有放过一对儿新婚燕尔的人,逮住了的都给它着墨不轻。“性”在这里已经有了象征意义,它不仅是书中的象征了。

 

《望春风》/ 格非

 

是南方的村庄呢。文字也润泽很多。

还是老习惯:前半部分慢,卷入时代就快,快了就蒙尘,粗糙、疮痍,不忍卒读的苦难大大小小。

 

全书最清明的感情,无论是梅香的“我以为自己沐浴着时代的光辉,其实一直生活在耻辱之中。还不如一条狗。”还是“如果说所谓的时代是一本大书的话,自己的那一页,不知不觉中已经被人翻过去了。”都可以归结到文末的这一段吧——

 

站在祠堂的阅台之上,在纷纷飘飞的细雨之中,想到德正在多年前就已栖身黄土,春生竟然也在不久前埋骨异乡,心里忽然有一种“活着就已死去”的倦怠之感。日来月往,天地曾不能以一瞬。在俯仰之间,千秋邈远,岁月苍老,蒿藜遍地,劫灰满目。我终于意识到,被突然切断的,其实并不是返乡之路,而是对于生命之根的所有幻觉和记忆,好像在你身体很深很深的某个地方,有一团一直亮着的暗光悄然熄灭了。(P331 )

 

是对“乡愁”最准确的定位了罢。

结尾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。是人间世的滋味还在,人们互相扶持,是乱世下幸存的一缕余温。对于女人那不切实际的展望,“我”不忍心点破,而是顺着她的话说了下去。

说,会春回大地,万物各得其所,所有生者死者都会重返时间的怀抱。

 

《一个人的村庄》/ 刘亮程


这本书很多年了,都说好。

能让人安静下来的,很纯洁的乡土写作。几年前读的,现在只在心里有一个青草芳腥的影子。

 

刘亮程先生,有缘见过一面,地地道道农民模样的人。

他说的话天然就是诗。

 

他说,小时候无事做,便听人们聊天,家乡话里的词叫“喧荒”,老人们也不驱逐孩子,那是整个世界对你放松警惕的时候,日头爬上来了,人们的话也渐渐有了温度。

说,那是土地养出来的闲,一村庄的忙碌养出来的精神贵族。

说,散文是中国的原创文本,抒情不孤独,是与万物呼应的。

说,文学消化人间的灾难,它应该脱尘去土。而现在的文学,那是爬行动物的文学。他瞧不上的。

说,没有老鼠的收获不叫收获。



欢迎来公号玩:

长夜书坊

 

评论

热度(5)